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bob怎么取现 > 新闻动态 > 65年前,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,面带微笑意气风发_照片_鞍钢_前往

65年前,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,面带微笑意气风发_照片_鞍钢_前往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60周年。65年前,18岁的雷锋从湖南长沙出发,途中途经武汉时,留下了他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,这也是雷锋生前最喜爱的几张照片之一。 在前往鞍钢之前,雷锋决定更改自己的名字,从原来的“雷正兴”改为“雷锋”。其中,“鞍钢”寓意着钢铁事业,而“雷锋”则有着“去鞍钢打冲锋”的寓意。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张合影,是如何拍摄的呢?又是由谁来拍摄的呢?至于原始照片目前在哪儿呢?对此,长江日报的记者进行了多方追寻。 雷锋长江大桥留影,青春洋溢,笑容灿烂 1958年,雷锋在...

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60周年。65年前,18岁的雷锋从湖南长沙出发,途中途经武汉时,留下了他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,这也是雷锋生前最喜爱的几张照片之一。

在前往鞍钢之前,雷锋决定更改自己的名字,从原来的“雷正兴”改为“雷锋”。其中,“鞍钢”寓意着钢铁事业,而“雷锋”则有着“去鞍钢打冲锋”的寓意。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张合影,是如何拍摄的呢?又是由谁来拍摄的呢?至于原始照片目前在哪儿呢?对此,长江日报的记者进行了多方追寻。

雷锋长江大桥留影,青春洋溢,笑容灿烂

1958年,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拍摄的照片,展现了他的青春和活力。65年前,18岁的雷锋响应号召,准备前往鞍钢工作。在途经武汉时,他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影。当你注视这张黑白照片时,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:年轻的雷锋站在大桥的桥头堡下,面带微笑,右手搭在肩膀上,左手提着印有图案的白色手提包。

《雷锋年谱》里记载,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1958年11月13日。当天上午8点,雷锋乘坐的列车到达武昌站,需换乘,停留了七八个小时。在这个间隙,他和几位老乡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,并在大桥桥头拍照留念。参与《雷锋年谱》编写的湖南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郑惠君向记者透露,这段时间是雷锋与同行者共同度过的。雷锋曾说过,“这座大桥真是太壮观了,原来全是钢铁做的!”他还感叹桥梁的钢铁结构,显示出他对新中国建设的无比自豪。

展开剩余69%

揭秘雷锋改名背后的故事

在决定去鞍钢之前,雷锋改了自己的名字。当时,他考虑过将自己的名字改成“雷峰”,寓意能如“峰”一样登高望远,不迷失方向。但在向县委领导汇报时,领导建议将“峰”改为“锋”,寓意着“去鞍钢打冲锋”。这份名字中的“锋”,成为了他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。

前往鞍钢的漫长路途

1958年11月12日,雷锋从长沙出发前往鞍钢。出发五天前,他已写下《决心书》,在其中坚定表示:“克服一切困难,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。”当时的火车还以蒸汽机车为主,雷锋的旅行也因此漫长且不便。然而,不管环境如何艰难,雷锋总是怀着无畏的精神前行。

作为铁路建设的象征——武汉长江大桥

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,成为新中国建成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梁。它不只承载着武汉的交通,也是国家铁路建设的象征。很多游客来到武汉,都会前往大桥一游,雷锋也在1958年通过此地。

大桥照相馆:见证雷锋历史的一刻

雷锋与大桥的合影照片是由武汉大桥照相馆拍摄的。照片中的雷锋正面带微笑,站在大桥桥头堡下。王孝云是当时的大桥照相馆的外拍摄影师,他回忆道,照相馆位于武昌桥头堡下,是唯一一个为游客拍摄纪念照的照相馆。

回忆起那些日子时,王孝云说,拍摄设备是德国生产的120照相机,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,普通家庭难以拥有。照片拍摄时,游客支付费用后,照片会寄到他们的地址,且通常会附带大桥照相馆的标识。

照片的历史流转与雷锋精神的延续

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已经成为历史的珍贵记忆,且多次出现在报刊和社交平台上。雷锋的战友、摄影师和收藏家们也参与了这张照片的流传与收藏,但原片的去向至今未能找到。无论原片在哪里,这张照片已成为象征雷锋精神的永恒遗产。每年3月5日,雷锋的崇拜者都会来到大桥前,缅怀这位伟大的时代楷模,激励更多人继承他的精神,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耶伦发声:白日做梦!
下一篇:聚焦“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 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
TOP